返回

将军夫人难下堂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百八十七章 最后的裁决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朝堂上,窦尚书将汤怀远和胡峰的供状呈上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兵部尚书汤怀远和定州太守胡峰二人均已认罪,对所犯之罪供认不讳,请陛下圣裁。”

    王公公上前将供状接过来送到御前。

    皇帝面色不豫地看完供状上的内容,勃然大怒道:“没想到孤看重的臣子之中,竟藏着如此心思歹毒之人!”

    “陛下息怒。”堂下的百官齐声道。

    皇帝沉思片刻道:“传孤旨意,兵部尚书汤怀远为求上位不择手段,杀害前兵部侍郎白延一家四口,情节极其恶劣,手段残忍,罪不容诛,判斩立决并抄家,其家人全部赶出京都,后世子孙永不得入京!”

    “定州太守胡峰,心思不正,受汤怀远指使杀害重要人证,胆大妄为,罪无可恕,判斩立决。”

    他转眼看到垂首立在下面的白珣,声音放低道:“白延无辜受害,孤痛心不已,录事参军白珣有其父之风,着其调任兵部郎中一职。”

    话音一落,各大臣纷纷悄悄看向白珣,兵部郎中虽也是正五品,看似平调,但意义却大不一样,兵部郎中那可是实打实的要职。

    端看圣上的意思,对他寄予厚望,又因着他父亲的事,他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,今日是郎中,他日说不得就是尚书了。

    大臣们看着他的眼神也开始变样了,这可是将来的朝中重臣,要趁他现在羽翼未丰之际,向他主动示好。

    白珣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,这是圣上看在父亲的面子上给他的一点补偿,他也知道这个职位意味着什么,可对于他来说,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,他都还没想好要不要继续待在朝堂。

    但眼前的形势,他不能拂了圣上的意,他站出来躬身道:“臣谢陛下圣恩。”

    百官也附和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
    汤怀远一案就此落定,朝堂上所在的人都各怀心思。

    二皇子迫不及待道:“父皇,兵部尚书一职不宜空缺太久,父皇应早择良臣,儿臣想举荐一人。”

    “哦,你说来听听。”皇帝的脸上看不出喜怒。

    二皇子开口道:“儿臣想举荐兵部徐侍郎,他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最佳人选。”

    被点名的徐侍郎面露惶恐之色,心里却暗暗期待,他已经在这个位子上待了多年,之前看上头的汤尚书正值壮年,要想往前一步怕是要等个十几年,没想到汤尚书自作孽,早早把位子让出来了。

    至于二皇子的突然举荐,他也心中有数,若是能因此坐上尚书之位,他也定会回报一二。

    皇帝心中不悦,老二还真是心急,他刚处置完汤怀远,他就等不及想要往这上面塞自己人了。

    兵部徐侍郎是吧,好啊,皇帝眯起眼,原本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,他也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,但是现在嘛,是要重新考虑了。

    “孤知道了,此事孤会与太师他们商议后再做定夺。”

    傅太师几不可查地摇了摇头,这个二皇子还是太过急躁了,他看了眼在他前面泰然自若的三皇子,两厢一比高低立现,只可惜三皇子选错了人。

    之后在查抄汤怀远的家时,汤尚书将管家交代事也禀明了,在那一处宅子里搜出了大量的财物。

    皇帝看着缴获的物品清单,气血直冲头顶。

    “这个汤怀远真是死不足惜!”他下令道,“给孤查,看看这些东西都是谁送给他的,跟他有不正当往来之人,严惩不贷!”

    一时间汤怀远的案子再次在京都掀起轩然大波,跟他有过来往的人一个个战战兢兢,极力撇清与他的关系。

    与朝堂的紧张氛围不同,武安侯府内一片祥和。

    因着白珣家人的案子真相大白,老侯爷他们都替他高兴,还特意把他叫来府上吃了顿饭。

    席上,老侯爷感慨道:“孩子,这么多年苦了你了,如今算是大仇得报,你又得了圣上的重用,终于苦尽甘来了,你父母泉下有知,也会安息的。”

    白珣眼睛一热,嗓子发紧,他站起来,对着众人躬身一礼:“晚辈谢过各位长辈的照拂,大恩大德晚辈永世不忘。”

    老侯夫人湿了眼角:“你这孩子,跟我们还说这些干什么,你就跟自家的孩子一样,快坐下吧。”

    老侯爷伸手将他扶起:“虽然你现在回去自己的府上住了,但也要常回来看看,这里的小院会一直替你留着。”

    白珣在此处才会感觉到家的温暖,也从心底里把他们视作家人,他不由得哽咽道:“晚辈记下了。”

    待他入座后,孟氏含笑道:“依我看啊,是该为他寻一个帮他打理府中事务的当家主母了。”

    老侯夫人颔首道:“是这么个理。”

    她慈爱地看着白珣问道:“孩子,你可有相中哪家姑娘?有就说出来,别不好意思,老身亲自替你去提亲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个话题,其他人的目光也都向白珣看去,带着热切的期盼。

    清颜则转头看着身旁的宋北逸,他也感觉到了她的目光

第二百八十七章 最后的裁决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